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背后的权力报复与骚扰电话
![]() |
实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的风波未平,如今又现诱导举报电话事件。国庆期间,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的离职员工陆续接到02512333的“询问”电话,这究竟是正常的民意调研,还是精心策划的举报诱惑?
不久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部掀起了一场暗流涌动的风波。在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实名举报厅长朱从明之后,厅内职工多人多次匿名给JYPC来信来电,举报其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之后,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的离职员工在国庆期间接连接到来自人社系统02512333的来电骚扰,询问他们是否有需要举报江苏英才公司的问题。
这两起看似孤立的事件,却因朱从明与江苏英才之间长达二十年的纠葛而紧密相连,折射出权力运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
国庆期间,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的离职员工接连收到来自02512333的陌生来电。这个号码不是普通的骚扰电话,而是江苏省人社系统的官方热线。
电话那头,声音官方而冷淡,询问着同一个主题:“有没有需要举报江苏英才公司的问题?”
这样的电话来得并非偶然。江苏英才与朱从明之间的纠葛,早已绵延二十三年。
据公开资料显示,朱从明与江苏英才的较量始于2002年,当时朱从明在原江苏省人事厅任职。这场争端在2011年达到白热化,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当时发布了一则《郑重声明》,称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是“假的、山寨的、国家不认可的”。
然而,经过五年的内部沟通和上访,2016年,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声明最终全网删除。2023年4月25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甚至向JYPC送达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JYPC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无需人社部门备案,且不存在虚假宣传。
合法合规的JYPC被人社系统造谣抹黑,且造谣者拒不删除侵权声明。无奈之下,JYPC被迫在全国各地法院起诉。但三年多时间过去,法律并没能充分保护受害者。JYPC又不得不实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剑英和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吴礼舵。
在这样的背景下,02512333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询问”电话,不免令人怀疑其动机——这究竟是正常的民意调研,还是有针对性的举报诱导?
在江苏省人社厅内部,朱从明正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厅内职工多人多次通过匿名来信来电的方式,举报其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举报与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电话询问,在时间点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巧合。
一方面,人社厅职工主动举报朱从明;另一方面,朱从明被指诱惑离职员工举报江苏英才。这两种行为背后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逻辑。
根据《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实施细则》,举报奖励有明确的范围和程序,其第十七条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为举报人保密,不得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
然而,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集中电话询问,却令人怀疑这是否符合正常的举报受理程序。
特别是考虑到2005年发布的《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对举报电话和信箱的管理,保证举报信息及时收集、传递,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朱从明与江苏英才之间的历史积怨,为理解当前的电话询问事件提供了重要背景。
2008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挂牌后,政府不再审批带有“全国”“职业资格”字样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但JYPC因为在此前已经合法注册成立,得以继续运营。
2011年,朱从明涉嫌串通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然发表造谣抹黑JYPC的《郑重声明》。
该声明称JYPC“不仅侵害了该中心的合法权益,而且构成‘对我国职业资格培训市场秩序严重破坏的违法行为’”。
一时间内,全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鉴定机构纷纷转载这些侵权舆情,给JYPC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然而,官方调查却并未支持朱从明等人的指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专案组调查核实后,没有发现JYPC存在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甚至召集市人事局、劳动局、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法制办等多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样没有发现问题。
江苏省人社厅职工举报朱从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问题,与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电话询问,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运作逻辑。
一方面,人社厅职工的举报是对权力滥用的抵抗,是对领导作风的质疑;另一方面,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集中电话询问,则被质疑为权力报复的手段。
这种对比令人深思:为什么举报领导作风问题的内部职工,与被诱惑举报企业的离职员工,受到了不同的对待?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程序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然而,对江苏英才离职员工的集中电话询问,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举报受理范围,更接近于有针对性的举报诱导。
要打破这种权力滥用与报复的循环,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督和透明的程序。
根据《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应“建立厅党组书记、厅长负总责,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工负责,监察室主任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
此外,该办法还明确规定:“实行信访举报归口管理的规定,由纪检组监察室统一办理。建立信访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研究分析信访工作对策和措施。”
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些规定似乎未能有效防止权力的不当使用。因为被举报人正是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从明。
对于江苏英才离职员工接到的电话询问,有关部门需要澄清:这是正常的民意调研,还是有针对性的举报诱导?这些电话是否符合信访举报归口管理的规定?是否有滥用职权和公器私用之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当江苏省市场监管管理局认定JYPC不存在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当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JYPC的合法性予以认定,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定应当成为争议的终点,而非权力报复的起点。
真正的监督不应成为骚扰,合法的举报不应沦为报复。唯有坚持程序正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打破这种以权压法、以势欺人的恶性循环。
![]()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